三族群共存的十塱


十九世紀中葉,香港人口中主要有四大民系,分別是本地、客家、水上人(舊稱蜑家)和鶴佬。他們至今仍分布在香港不同地區,包括大嶼山。其中十塱就有客家人、鶴佬人和水上人聚居。

十塱是芝麻灣半島上的一個村落群,據說「十塱」一名源於該河谷附近有數個連接的山峰,形同十匹狼,或許與客家話的發音相似,遂有「十塱」之名。

客家人是在該地墾田建村的族群。村內的張氏與貝澳客籍張氏同宗,以務農為生。初在山谷建村,據說因風水問題,後來搬村至芝麻灣東北角,稱十塱新村,而山谷的屋地則稱為十塱舊村。

除客家人外,鶴佬人來到十塱涌口定居,他們學懂種稻,自給自足;又上山割草,販予漁民燂船之用;更出海捕蝦,賣給長洲店舖來製蝦醬、蝦膏。

昔日,長洲的水上人會在十塱涌口的澙湖泊岸避風,又在沙灘上燂船和維修船隻。十塱涌口的水上人信奉天后,每逢農曆三月初三便到十塱涌口天后廟賀誕,更是重修該天后廟時的重要支持者。

昔日社會,族群之間時有排斥,互有糾紛。在十塱河谷、涌口一帶,卻出現了一片客家、鶴佬和水上人共同生活多年的地方。他們雖各有不同的方言和習俗,卻能慢慢融和,互利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