䃟頭村周邊大部分的土地以前是農地,村落依山而建,背靠樹林,山上溪澗流經村落直流出海。䃟頭村的村民主要有謝氏、何氏、鄭氏、周氏、汪氏和陳氏。當時村民從事農業,但多從大澳購入白米,並以農作物交換漁產和柴薪。
眾人的露天爐灶
䃟頭村內有⼀個紅磚砌成的「雙爐頭」 爐灶,爐灶與村公所之間有一空地相隔,這是村民在喜慶日子聚集,舉行慶祝活動的地方。據村民所說,每次過農曆新年時,村民會在此聚餐,慶祝過年。大家一起享用的菜餚(例如蝦米炒粉絲)便是在這個柴火灶烹煮的。
1963
露天爐灶
2021
露天爐灶
舊
新
䃟頭今昔
食之遊戲 (配對遊戲)
請把與煮食有關的廣東歇後語及其意思配對起來。
番薯跌落灶
茶樓搬家
白糖炒涼瓜
灶君跌落鑊
薯仔煲糖水
心淡
另起爐灶
該煨
同甘共苦
精(蒸)神
對了
正確
錯誤
重新作答
查看正確答案
柴火蒸茶粿之內裏乾坤
䃟頭村民昔日主要以農耕為生,以往過時過節會以傳統手法炮製各種具客家特色的食品,例如釀黑糯米酒、以柴火蒸煮蘿蔔茶粿等,蘿蔔茶粿的餡料主要是蘿蔔、冬菇、乾瑤柱等。
茶粿是最常見的客家傳統點心,而茶粿製作技藝已列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凡祀神奉客,送禮酬賓都少不了它。茶粿是用糯米粉和水搓成小粉團,壓成薄皮,加入餡料後,再搓成小球,跟着一個一個的排放在大蒸籠上,最後將蒸籠放入鑊中以柴火隔水蒸熟。茶粿有鹹有甜,也有季節限定的粿品,就是名為「雞屎籐」的茶粿,只會在清明節期間製作,是故這種荼粿又叫「清明仔」。這一種粿品是用山草藥「雞屎籐」與糯米粉搓製而成,沒有餡料,據說具清熱解毒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