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嶼山西北地區主要是指由東涌至大澳沿岸地區,區內三十多條村落分別屬於兩個鄉約,即東涌鄉與大澳鄉*。過去,雖然西北地區整體人口以漁業為多,但區內很多鄉村村民以農耕為生。時移世易,區內農業已然式微,但仍流傳不少有趣的農家故事,今天讓我們為大家細說一二。
*東涌鄉包括赤鱲角、莫家、上嶺皮、下嶺皮、牛凹、低埔、藍輋、稔園、壩尾、地塘仔、馬灣、黃泥屋、石榴埔、黃家圍、龍井頭、馬灣涌和石門甲等村落。大澳鄉包括䃟頭、沙螺灣、深石、大澳市集街區(即吉慶街、吉慶後街、太平街和永安街)、石仔埗、梁屋、南塘新村、二澳、大浪灣、下羗山、上羗山和昂坪等地。
大家對大嶼山的蝦醬、花膠等漁產都耳熟能詳,但對當地的古早名物(土特產)知多少?大嶼山也有高山茶,並被記入官方紀錄,你又是否知曉? 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編纂的《新安縣志》便記載了全港第二高峰的鳯凰山上,「有神茶一株,能消食退暑……土人於清明日上山採之,名曰鳯凰茶」。雖然現今已不知鳯凰茶的茶樹是屬何品種,但大嶼山也仍有清熱解暑的特色飲品─紫貝天葵。
此外,大嶼山也曾出產過全國知名的農產品─香木。沙螺灣(位於東涌與大澳之間的村落)在明代時更是以種植製作莞香的沉香樹而著名,與瀝源(沙田)所產均被視為全港最佳。當時香農將香品^以船運赴廣州,繼而北上江浙各省和首都北京,甚至東南亞及中東阿拉伯等地發售,十分珍貴。清《廣東新語》便有「當莞香盛時,歲售踰數萬金」的記載。明代是香港產香的全盛期,當時的《粵大記·廣東沿海圖》(1596年)已載有「香港」的名字,傳說是因這兒是運輸香木的港口而得名。
^當沉香樹受到真菌感染,會分泌一種具有強烈香味的樹脂作防衛,沉香樹一名亦由此而來。來自沉香樹的香料或香木,是指透過上述「結香」的過程產生的凝聚物,呈琥珀狀、半透明的香塊。由於東莞出產的香品較其他地方所種者為佳,故稱為「莞香」。全球共有約21種能結香的樹,統稱香樹。香港原生的土沉香(又名牙香樹、白木香)就是其一。
特別值得介紹的,還有沙螺灣一帶蘊含豐富的黑鎢礦,又稱鎢錳鐵礦,呈黑色,晶體為短小的菱柱狀。根據1952年的報導,沙螺灣一帶的鎢礦被譽為當時香港「最佳的礦區」,所含的鎢苗成分極高質而且優良,被礦工稱之為「黑金」。採礦而來的礦產,遠銷至歐美。在1952年7月,這一帶的礦場已有大概5,000名礦工,礦場範圍並延伸至䃟石灣。在採礦熱潮冷卻後,仍有採礦公司繼續運作至1979年。#
由此可⾒,⼤嶼⼭實在擁有珍貴的天然資源,⼤家不要忽略這些「古早名物」。
#1950年爆發了韓戰,各國對於製造槍械的鎢金屬需求殷切,因此鎢礦價格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