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嶼山的大自然
香港境內共有二百多個離島,當中以大嶼山面積最廣,佔地約147平方公里。島上主要有連綿不斷的群山,包括著名的鳳凰山及大東山,亦有幾近全天然的漫長海岸線。大嶼山地貌獨特,加上其鄰近水域提供了多樣化的自然生境,例如林地、灌木林、草地、河溪和淡水沼澤等。島上高地是本地少數仍有原始森林覆蓋的地點之一。大嶼山擁有多元的自然生境,富於生物多樣性,並孕育出多種稀有以及具重要保育價值的原生動植物。
深屈
深屈涵蓋彌勒山和象山之間的河谷,以及由深石村以東至新洲、沿東澳步道的山坡。深屈的生態以河溪為中心,河溪與相鄰生境緊密相連,包括泥灘、紅樹林、灌木叢和林地,形成適合不同物種生活的棲息地,孕育高生物多樣性。
深屈河溪,亦稱為昂深石澗,由上游的昂坪延伸至深屈灣的河口,水流不受干擾。基於河溪的天然性和完整性,它支持多種淡水和洄游魚類和水生大型無脊椎動物,包括廣東彎尾春蜓的稚蟲,亦是河口魚類的潛在孕育場,因此下游部分被列為具重要生態價值河溪(EIS)。
河谷的植被混雜林地和灌木叢,是深屈生物多樣性的熱點和各種陸生動物的潛在繁殖地,棲息著豐富多樣的動植物,不乏具保育價值的物種,例如植物有石梓和地寶蘭和鵝毛玉鳳花這兩種蘭花、鳥類有鵰鴞和仙八色鶇、哺乳動物有赤麂和鼬獾,而兩棲爬行動物則有盧氏小樹蛙和大壁虎。
遠離河谷一帶,新洲的山坡灌木叢的生態價值也不菲,因其長有本港已知規模最大的毛葉杜鵑群落,亦因此被列為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SSSI)。
深屈灣的開口相對小,為遮蔽型海岸,泥灘和紅樹林是一眾潮間帶生物的庇護所,亦是兩種馬蹄蟹的繁殖和育幼場。這裏亦是大嶼山鮮有長有海草——喜鹽草的地方,雖然海草床面積相對細小,但潛在生態價值不容忽視。
貝澳
貝澳位於大嶼山南部,東面接壤芝麻灣半島,雖然大部分地區已非原始生境,但其濕地、河溪和林地的生物多樣性高、相互連繫,具重要生態價值。這些生境孕育了一些稀有和受保護的植物,亦對保育多種鳥類、兩棲動物和魚類尤為重要。此外,貝澳很可能是遷徙性斑蝶在香港的備冬或度冬地。
貝澳擁有淡水和鹹淡水兩種濕地生境。貝澳河穿過山邊林地和村落流入貝澳灣,在水文和生態上連接至及支撐貝澳的其他濕地,包括淡水沼澤、泥灘和紅樹林,孕育着豐富的水生動植物,很多鳥類如大白鷺、中白鷺和綠鷺等鷺鳥,其一生的部分或全部時間都在這河溪渡過。因此貝澳河被列為具重要生態價值河溪(EIS)。
貝澳最重要的生態地區是其南部和中部連綿的淡水沼澤和季節性濕草地。該處的沼澤長期受水淹,蘊含豐富的腐解有機物。這些濕地生境,尤其對兩棲動物、魚類和蜻蜓而言,具一定生態重要性。此外,一些稀有水生植物,例如水蕨、滿江紅和蘋,都在這些濕地上繁衍。濕地亦孕育着多種大型無脊椎動物,當中不少屬稀有物種,吸引大量留鳥和候鳥前來覓食,因此貝澳是大嶼山其中一個對過境及本地水鳥最重要的地點。
貝澳的林地雖然面積細小,但與南大嶼郊野公園內的林木的關聯性很強。這些林地除孕育了數種稀有和受保護的植物,亦對數種具保育價值的林鳥和兩棲動物(包括盧氏小樹蛙)同樣重要。
水口
水口位於大嶼山南部的一個內灣,它的美景在於其陸地和海洋自然景觀和生境無縫連接。散布着紅樹林的海岸線的後方是一連串的陸地生境,包括濕地、河溪和林地,生物多樣性豐富。這些陸地生境在生態上與獨一無二的沙坪相連,形成一個罕見而又微妙的生態系統,造就水口的高生態價值。
水口的沙坪相當遼闊,屬遮蔽型,它所提供的生境和食物孕育出繁盛的潮間帶生物群落,是香港這類生境僅存的例子。由於潮間帶動物數量豐富,這裏亦是多種遷徙及本地岸鳥和猛禽的覓食地,以及過境遷徙鳥和冬候鳥重要的中途站,錄到的具重要保育價值鳥類包括環頸鴴、翻石鷸、游隼和白腹海鵰。水口沙坪亦是馬蹄蟹於大嶼山最主要的育幼場之一。
水口的河溪是低地沼澤和更下游的沙坪重要的淡水源頭。河溪中有多種降海洄游物種,例如大口湯鯉和帶紋多環海龍,說明該河溪是這些魚類的重要走廊,具重要的生態功能。
水口的淡水沼澤是多種稀有或具重要保育價值物種的居所,植物例如有水蕨和尖瓣花。在野生動物方面,沼澤是很多兩棲類和蜻蜓的繁殖和育幼場,例如虎紋蛙、長趾蛙和赤斑曲鈎脈蜻,亦是很多鳥類的覓食地。
水口的林地與南大嶼郊野公園的林地的關聯性很強。林地成熟且具豐富多樣的植物,支持多樣的蝴蝶棲息,亦孕育多種稀有和受保護的林地鳥類,例如領角鴞和黑枕黃鸝,以及具重要保育價值的兩棲爬行動物,例如盧氏小樹蛙。
二澳
二澳位於大嶼山的西端、大澳以南的一個遮蔽海灣,東邊被大磡森和牙鷹山環抱,西邊則是雞公山,其主要的自然景觀和生態特點圍繞一條由南向北、流經二澳村的植被生境至泥灘的低地河溪。這種天然低地生境的結合在香港不常見,因此二澳擁有獨特的生態資源。
二澳擁有多條河道,除了二澳村的低地河溪外,東邊還有水澇漕和牙鷹西坑。這些不太受干擾的河溪支撐一個多樣的水生動物群落,包括淡水魚和河口魚,當中線細鯿和米魚等都是稀有或具重要保育價值的物種。
二澳的低地植被生境以林地和農地為主,兩者生態相連,孕育多樣的鳥類、蝴蝶和兩棲爬行動物,具重要保育價值的物種包括咖灰蝶、三斑趾弄蝶、大壁虎和盧氏小樹蛙。二澳村的部分農地近年被重新開墾,用於種植稻米等農作物和果樹。儘管這些常耕農地稍為散落,這生境尤其支持一些遷徙性鳥類。在秋季收成期,稻田吸引了一群以種子為食的鳥類,包括稀有的黃胸鵐。這些鳥類依賴農地的食物來支持牠們往後的遷徙旅程。
大澳
大澳是大嶼山西面的一條鄉村,受平靜的海水和山巒起伏的北大嶼郊野公園內的林木環繞。鄉村周邊地區的生境以各種具生態價值的濕地為主,包括紅樹林、淡水沼澤、池塘、蘆葦床和河溪,孕育了多種動植物,對濕地相關的鳥類和遷徙性鳥類的生態尤為重要。
大澳內多個地點都有紅樹林,包括在寶珠潭、鹽田、鹽田遊樂場一帶和大澳河口旁。在寶珠潭和鹽田的兩片連續及面積較大的紅樹林,經常有較多水鳥和與濕地相關的雀鳥出沒,當中包括具重要保育價值的夜鷺、池鷺、蒼鷺、中白鷺、小白鷺、綠鷺、灰背椋鳥和白胸翡翠。鹽田紅樹林的北面有一片淡水沼澤。淡水沼澤受滋擾程度較低,在生態上與毗鄰的紅樹林和池塘生境相連,形成一個多樣的濕地生境,支持中等的生物多樣性。大澳濕地附近的林地是遷徙性鷺鳥的晚間棲歇地。
位於梁屋村北面,俗稱大澳蘆葦床的大片水淹蘆葦圃是香港最大的蘆葦床之一,此規模的蘆葦床生境於香港並不常見。這片蘆葦床與鹽田遊樂場一帶的紅樹林和池塘相連,組成一個大的濕地。除了鳥類外,這裏曾記錄到一種具重要保育價值的豆娘——廣瀨妹蟌。
䃟頭
䃟頭位於彌勒山東北山麓,為東澳步道的必經之地,東面臨迎東涌灣,西面為山邊林地,村後有風水林。䃟頭涵蓋多樣生境,包括河溪、林地、農地、泥灘和紅樹林,為野生生物提供一個連貫且未受干擾的棲息地,支持豐富多樣的動物,生態價值可觀。
䃟頭河溪由山上林地流向低地,貫穿䃟頭村,一直延伸至紅樹林和泥灘。雖然河溪下游部分被渠道化,但仍孕育數種具保育價值的水生動物,例如弓背青鱂和廣東彎尾春蜓的稚蟲。河溪與周圍的植被生境生態相連,是支持䃟頭豐富多樣物種的關鍵,錄得的珍貴動物包括褐漁鴞和盧氏小樹蛙。
䃟頭的低地植被形成多重生境,包括農地、灌木叢和林地,長有各種蝴蝶蜜源和寄主植物,蝴蝶物種多樣性高,包括稀有的燕鳳蝶。這陸地生境群也是大壁虎和盧氏小樹蛙等具保育價值的兩棲爬行動物的居所。
䃟頭泥灘上擁有全大嶼山最大面積的海草床,同時長有喜鹽草和矮大葉藻兩種海草,於香港並不常見。海草床與相鄰的紅樹林是各種潮間帶動物的庇護所和覓食地,孕育兩種馬蹄蟹,因此泥灘上有海草床的部分範圍被列為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SSSI)。除了潮間帶動物外,泥灘也是鷺鳥的覓食地,包括夜鷺、大白鷺和小白鷺。
鱟殼灣至䃟石灣
鱟殼灣至䃟石灣位於彌勒山西北側,涵蓋三個海灣,包括鱟殼灣、沙螺灣和䃟石灣。 鱟殼灣沿東澳步道一帶主要是山坡灌木叢,而沙螺灣至䃟石灣一帶則主要是山邊林地,由植林及村後的風水林組成,整體植被正在經歷生態演替,逐漸發展成成熟林地。
兩條村落依山腳而建,分別為沙螺灣村和深石村。兩村朝海的大片低地曾為農地,但大多已荒廢。現時鱟殼灣至沙螺灣一帶的植被生境,包括農地、灌木叢和林地,被確認為蝴蝶熱點,長有多種蝴蝶蜜源和寄主植物,錄得數量相對繁多及物種豐富的蝴蝶包括具保育價值的裳鳳蝶、白翅尖粉蝶、綠弄蝶和瑪灰蝶。除了蝴蝶外,這裏亦支持其他具重要保育價值的動植物,例如石梓和黑冠鳽。
數條河溪經村落農地流至海岸,鱟殼灣和沙螺灣的海岸是泥灘,而䃟石灣的則是石灘。鱟殼灣和沙螺灣的泥灘孕育馬蹄蟹,當中沙螺灣的泥灘擁有兩種馬蹄蟹,因此有一定生態價值。由於在沙螺灣記錄到的馬蹄蟹大多數都是未成年個體,這種情況顯示此生境對牠們早期成長的重要性。
十塱
十塱包含兩個主要區域,即位於西面十塱村附近的低地山谷,以及東面十塱灌溉水塘下游的狹窄河谷。兩個區域都被林地包圍,與南大嶼郊野公園接壤。雖然十塱的生境多樣性相對較低,以草地、林地和河溪為主,十塱仍然是很多物種的棲息地。
十塱村前的一片低地,原本是農地,荒置後在水牛的維持下形成了草地。草地中間有一條低地河溪穿插其中,滋潤草地。濕季時,水牛會在濕草地上製造泥濘土坑,這些儲水土坑有利一眾水生昆蟲和兩棲動物繁殖,例如盧氏小樹蛙,以及一些鳥類覓食,例如牛背鷺和黑翅長腳鷸。這條低地河溪的下游部分亦孕育各種河口和海洋魚類,例如紫紅笛鯛、黑棘鯛、黃鰭棘鯛和黑邊湯鯉,顯示河口是十塱一個重要的生境。
十塱的部分林地為是植林地,林地整體的生物多樣性頗高,錄得幾種稀有、具重要保育價值的植物,包括石梓和紅花荷,以及鳥類,包括褐漁鴞、仙八色鶇和黑冠鳽。十塱灌溉水塘附近的林地是非經常的鷺鳥冬季棲歇地,該處曾記錄到大量的夜鷺聚集。十塱灌溉水塘下游的林地河溪亦支持短腳角蟾等具重要保育價值的兩棲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