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淡水沼澤是最寧靜的地方,水土之間找到微妙的平衡點。這個珍貴的生態系統具有非常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是眾多野生動植物的棲息地。它們同時對人類也有莫大裨益,例如保護及改善水質、為魚類提供苗圃、存儲洪水等等。

不幸的是,寶貴的淡水沼澤生境在世界各地受大量人為活動干擾,以香港尤然,當中包括堆填活動、環境污染和若干不可持續的康樂活動。雖說如此,淡水沼澤日漸消失,並非全是人類責任,自然演替亦是原因之一。例如,在1980年代初至1990年代,水口有大量稻田遭廢棄,導致整片低地平原都為沼澤覆蓋。事實上,在1980年代至2017年期間,儘管城市發展步伐急速,但水口的淡水沼澤大多可得以保存。可惜的是,由於自然演替,水口的沼澤面積每五年便減少約15%。

到底自然演替是如何發生的呢?由於土壤自然流入,有機物令植物殘株堆積起來,吸收了地面水份,因此限制了水份流到沼澤內其他地方,令致沼澤土壤越來越乾涸。因此,昔日廣闊的沼澤棲息地最終為季節性濕草地和茂密的灌木林取代。

那麼,淡水沼澤地面積減少,究竟屬自然現象還是受人為影響?無論如何,乏人管理的沼澤難免會消失。因此,要維持這種獨特的生態系統,施行積極的濕地管理,包括修復生境及管理水源分配,至為重要。由此可知,淡水沼澤猶如香港「未經打磨的鑽石」。下次探索淡水沼澤時,不妨領略箇中奧妙之處並傳揚開去吧!

返回



更多來自愛護自然的生態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