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到訪水口,仰望星空,定會深為滿天閃爍的繁星吸引。這靜謐美好的畫面會在腦海中留下深刻印記。其實,在不到百年前,抬頭賞星,不過是人們平常生活的一部分。
英國化學家漢弗里·戴維(Humphry Davy)在1802年發明了燈泡,改變了人類「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模式。自此以後,世界各地城市不眠,萬家燈火不滅。
燈光不僅影響了人類的行為和生活方式,地球上的動植物及人類都依賴自然光的週期維持生命,例如進食、睡眠和躲避捕食者。若自然光的環境有所變化,光污染(即因人類過度使用照明系統而產生的問題)可能改變動植物的行為,影響其生理功能和生命節律。
捕食者和獵物因應光線強弱捉迷藏;捕食者在光亮處捕食,而獵物則藏身黑暗中。過度使用人工照明,會降低獵物的生存機會。此外,待獵物適應四周環境後,牠們可更快地逃走,捕食者捕獲獵物的成功率也降低。難道這不是雙輸局面嗎?過度使用人工照明,亦會擾亂動物的遷徙模式,並改變動物之間的競爭關係,以至影響生態等。
自燈泡發明後,人工照明既帶來利便,也改變了夜景。滿天繁星的夜空,曾是日常生活的部分,更激發了梵高等偉大藝術家創作。如今,人工照明不單破壞了黑夜寧靜之美,更讓我們的孩子難以欣賞滿天星星的壯麗景象。
幸而,南大嶼有些地方遠離繁囂,仍可在此觀賞迷人星空。在晴朗夜空下,肉眼可以清楚看見閃亮的星座,例如獵戶座、獅子座和大熊座的北斗七星。欲知更多有關觀星的信息,可瀏覽康文署網頁了解詳情。
反正下班後無所事事,不如帶孩子到南大嶼走走,一起觀賞繁星璀璨的夜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