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哪些動物總在黑夜現身、來去無蹤,又在黎明降臨前迅速消失嗎?蝙蝠就是最佳例子,這類飛行的哺乳動物只在夜間活動,而事實上,香港夜間看到的飛行動物大多都是蝙蝠。東亞家蝠(Pipistrellus abramus)和中華山蝠(Nyctalus plancyi)就是本地常見的蝙蝠物種。作為夜間活動的生物,蝙蝠必須學會靈活地生存。因此,牠們的居住地點包括鄉村和城市,水道、廢棄礦井甚至冷氣機的機身都能成爲牠們的住處。

蝙蝠的身手非常敏捷,即使在漆黑中也具有出色的導航能力,但這並不是因為牠們有特殊的夜視能力。事實上,某些蝙蝠的視力非常差。牠們是依靠回聲定位來確定物體的位置作導航,包括障礙物及移動中的獵物。

那麼回聲定位如何運作呢?蝙蝠發出高頻信號(主要是超聲波),然後分析回聲信號,從而對障礙物或獵物進行探測、判別和定位。試想像在山洞或寬敞的空房裡聊天,會聽到自己的回音,這種現象與回聲定位相似。回聲定位通常分為搜索、接近和終止三個階段。蝙蝠首先產生判斷自己位置的信號,一旦尋獲目標獵物,信號頻率就會顯著升高,從而在接近獵物時確定位置。蝙蝠成功捕捉獵物後,信號頻率就會降低,直至探測到另一個目標。

有別於大眾觀念和一些民間故事,香港的蝙蝠不是可怕的吸血生物,也不是某些文化所指的害蟲或噩運的象徵。實際上,蝙蝠在自然生態系統中具有重要作用。食蟲的蝙蝠作為「害蟲管理員」,能讓夜間飛行的昆蟲物種群保持平衡;而吃水果的蝙蝠則是植物的傳粉者和種子傳播者。你知道歐亞非大陸的熱帶地區有300多種植物依靠蝙蝠繁殖後代嗎?它們有些在夜間開花,因此會用特殊的氣味或花朵形狀吸引蝙蝠。蝙蝠也對科技及醫學發展有所貢獻,例如回聲定位啟發了聲納技術,而從一些吸血蝙蝠的唾液中提取而成的抗凝血劑則有助治療中風和預防腦損傷。

就像受我們喜愛的漫畫英雄一樣,蝙蝠是我們夜晚不為人知的小小「英雄」。如欲進一步了解香港的小型飛行哺乳動物,可以在漁護署網站上找到資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