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嶼山除了有被稱為「貓島」的大澳,在西邊一帶也有「貓」屋。不過此貓不同彼貓,此「貓」屋的住客是貓頭鷹。
眾所周知,大部分貓頭鷹是夜間出沒的猛禽,而其中一種在大嶼山棲息的貓頭鷹叫鵰鴞(粵音「囂」)(Bubo bubo)。牠們是香港最大型的貓頭鷹,站立時高達70厘米,高度與一個兩歲幼兒相若。鵰鴞有獨特的臉盤和耳羽,加上一雙靈動的大眼睛,看上去就像豎起雙耳的貓咪。
鵰鴞有不少特別的身體構造以應付晚間狩獵的需要:一雙大眼睛能讓牠們在漆黑中保持視力;牠們的頭部可270度水平旋轉,以掃視四周;牠們扁平的臉盤有助接收四周的聲音;特別構造的羽毛能減低飛行時發出的聲音,讓牠們無聲無色地靠近獵物;尖銳的利爪則有助牠們牢牢地捉住獵物。以上每一項身體特徵,都是鵰鴞成功覓食的「秘密裝備」。牠們喜歡棲息於嶙峋的山嶺,日間多在隱蔽處休息,到了黃昏便會出動,在附近茂密的叢林捕獵鼠類等小型動物。
鵰鴞更是少數在冬季繁殖的雀鳥,每年二月開始會在山坡上的小型岩洞築巢繁殖,搭建「貓」屋。鵰鴞幼鳥會在「貓」屋生活,在出生後約5個月便能離巢獨立生活,期間牠們的父母會在附近覓食和守護幼鳥。
近年大嶼山偶有鵰鴞的繁殖記錄,主要因為這裏有較多適合牠們的生境,例如開闊的山坡或有灌木叢生長的山崖。牠們對人類活動較為敏感,尤其是在繁殖期。若大家有幸在大嶼山遇見牠們站在岩石上守護「貓」屋,就要記得「內有幼兒」,不要騷擾牠們,讓牠們好好地孕育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