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代大屿山的耕地
大屿山并非香港传统农业的主要产地,但自明清时期起,东涌谷丶昂坪谷丶石壁谷丶贝澳丶梅窝等地已渐渐开垦发展出不少耕地。

早期东涌谷的农田面积甚广,出产的稻米以自用为主。除了稻米,东涌也有出产番薯丶芋头丶花生丶红洋葱,其中以红洋葱的质量最为人称道。除自用外,红洋葱及小部分白米也会运到港岛出售。一些农民也会上山拾柴运往大澳市集售卖。时至今日,靠近东涌湾一带的农地大都已发展成为现代多层住宅屋苑,例如逸东邨和满东邨。

1963
侯王宫
2021
侯王宫
东涌今昔
1963年航空相片由地政总署提供
©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 参考编号 G9/2022
2021年航空相片由地政总署提供
©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 参考编号 G14/2022
1
问答题
灰水是用什麽制成的?
A
熟石灰粉
错误
B
稻草灰
正确
C
香灰
错误
D
蚝壳灰
错误
重新作答
2017 年东涌侯王诞
(相片来源: 非物质文化遗产办事处)
与众不同的侯王诞期

东涌乡一带在清朝时已发展成以种植稻米为主的农业地区,当地居民每年都会在沙咀头侯王宫前的寛阔草地,庆祝侯王诞。有别于本港其他侯王诞在农历六月庆祝,东涌侯王诞是农历八月中秋以后才举办庆祝活动。据当地父老所说,早年东涌的诞期在六月初六,但由于农民在那段时间忙于种田插秧,所以后来改为中秋节后一连五天贺诞,以便乡民可专心完成农作,也可安心在农闲期间筹办贺诞活动。贺诞期间公演神功戏,免费招待附近一带居民观赏,也会举办千人宴,以及竞投花炮和神物。东涌侯王诞是连系东涌乡水陆居民的重要庆典,亦是香港现存少数规模宏大的神诞之一,并已列入「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关于东涌侯王诞的详细资料,可参考多媒体数码平台「香港记忆」的相关网页如下:(查看连结)

灰水糭制作技艺 (大埔头邓族示范制作)
(相片来源:非物质文化遗产办事处)
客家灰水糉的灰水哪里来?

昔日,东涌乡很多村落受客家文化影响,乡民在端午节会制作灰水糭(即天然硷水糭)食用。用灰水*浸泡糥米粒,将米粒变黄后,以竹叶包裹成糭,再置入水中煮熟,硷化的米粒会粘结在一起,形成灰水糭独特的口感。灰水味道会相较一般的硷水清淡,但可以制作出更粘结的硷水糭,而且灰水还有防腐作用,可以延长粽子的食用限期。此外,灰水性凉,做糉可解热。农夫割禾时把糉带在身上,吃前蘸上蔗糖水,更是消暑。灰水糭制作技艺已列入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

*制作灰水,首先把竹叶铺在筲箕上,放上稻草灰(也有人用荔枝柴和龙眼柴烧成灰)并压实,而筲箕下放置小水盆用来收集灰水,再用杓子把刚煮沸的水榕叶水(水榕叶,学名是「水翁叶」,广东凉茶廿四味的其中一种材料)浇溉柴灰,经过多次浇溉和过滤滴漏后,就提炼出灰水来了。

2
二十四节气与稻米种植
东涌过去以稻米种植一般是一年两造,遵循传统二十四节气进行春耕丶夏耘丶秋收丶冬藏的活动。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对地球围绕太阳周年运动过程与季节变更的观察,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对农业生产非常重要。2016年,中国二十四节气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粒粒皆辛苦(配对游戏)
将适当的答案卡牌拖放到特定区域,配对出最佳答案。
对了
收割第一造禾稻
插秧丶以田畿刀除草
插秧
翻土及第二造播种
收割第二造禾稻
第一造播种
除草及除虫
正确
错误
重新作答
查看正确答案
扩增实境(AR)体验

鼓励大家开启AR滤镜,让虚拟农家故事物件与现实世界场景进行互动,身历其境感受故事,提升文化体验。

只要用手机扫描网页上的QR二维码,便可打开Instagram内的AR滤镜,投入真实与虚幻之间,并拍摄各款有趣照片 。

侯王诞舞龙
侯王诞舞狮
六国元帅 / 七仙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