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62年,大澳乡所属各村的稻米耕地面积有3000斗种,(一斗种等于7260平方呎或674.47平方米),年产约12,000担;蔬菜耕地面积有1000斗种,年产约19,200担。农家女子也会帮忙下田耕作及上山斩柴割草,特别是燂船用的草,可卖予渔民烟薰船底修护渔船。
自1960年代起,大澳稻米种植开始式微,部分农民改为种菜和水果。其后由于大澳交通日益便利,当地农民开始以养猪为副业,将原来的晒谷场改为猪舍,建立猪场。另外,青年人亦往市区工作,馀下长者在地耕作。至1980年代,大澳的渔业丶盐业和农业均已式微,当地人不再以农耕为生,很多荒废农地和盐田如今已变为红树林。
1960年代大澳的稻米种植式微,部分农民改为种菜。种菜较种米周期短,收成快,有些只需30天。大澳出产的蔬菜包括菠菜丶生菜丶芹菜丶西洋菜丶葱丶竹蔗丶萝卜丶木瓜丶合掌瓜丶芋头丶姜等,而蔬菜种植技艺现已列入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
请试找出图中蔬菜的名称,并尝试配对各蔬菜的造期(盛产期)。
大澳过去以制盐著名,但区内也有农业生产,大家知不知道哪些是旧盐田? 哪些是农田?
原来在大澳今昔-空中摄影图中所标示的地方中只有一处土地以往是农田,其馀皆为盐田遗址。相中所见的红树林,以前也是曾盛产海盐的盐田。
咸蛋黄:「我是大澳的蛋黄哥,昨天我和包租婆去了市区的农墟,教教那儿的咸鸭蛋如何塑身,打造出像我如此橙红出色的咸蛋黄。当然,我的曾祖父辈更加优秀,因为他们不但是大澳农民饲养的本地鸭所生,也是用大澳出产的海盐来塑身,百份百本地正宗咸蛋黄。但我也不差,也是包租婆用她大澳祖传手法帮我用盐粒全身按摩,百份百在大澳棚头^以大太阳晒制的优之良蛋。尤其与市区的咸鸭蛋相比,他们不但胖胖的,满肚子都是没用的咸蛋白。话说回来,其实我自己有点好奇,为什麽我们大澳咸鸭蛋,只出产咸蛋黄,蛋白都去了哪儿?我悄悄问了大澳渔民出身的包租婆,她瞪了我一眼,说我再多咀,就加我租,然后头也不回的走了,也没有解答我的疑问。」
包租婆:「其实以前我们渔民专门买鸭蛋回来,主要是用来修护渔网。鸭蛋白黏性强,我们在渔网涂上一层鸭蛋白,再放入沸水浸煮,可加强渔网的保护性。而馀下的蛋黄也不会浪费,大澳以前反正盐多,剩下的蛋黄就用盐腌制生晒咸蛋黄。蛋黄仔一直自豪于自己大澳咸蛋黄的文化身份,和其他地方的咸鸭蛋与别不同。若是让他知道渔民买鸭蛋主要是为了鸭蛋白,而不是鸭蛋黄,自己只是被人用剩的蛋黄,我怕他接受不了真相,会从棚头跳下去,所以昨天才没有回答他,你们也不要告诉他,搞出蛋命就不好了。」
^「棚头」是棚屋向外伸延的部分,三面通风,渔民会在棚头织鱼网丶晒咸鱼等。